【圖文內容來源:分類:名人 影劇 八卦站 2009/01/20 13:11聯合報】
蔡康永… 曾要爆料者閉嘴
什麼的爆料者最不能容忍?蔡康永說:「指名道姓、細節講述太over者不行,我個人認為記者上節目爆料不宜,就像銀行人員把客戶資料帶走,到處轉賣,這是不道德的。」
爆料節目滿天飛成了台灣綜藝節目奇景,無爆不歡,沒料不吸引觀眾,「麻辣」指數高低成了綜藝節目選擇來賓的標準,不過也有硬拗過頭的爆料者,之前被蔡康永當面制止,請他閉嘴,「我們認識的這個藝人不是你說的這樣」,這段錄影也刪去不用。
才因為受不了『康熙來了』的愛爆不爆料新單元而關掉電視回來上網。
赫然看到這一則庫存頁面的新聞。
我整個人有一種錯亂的感覺。
現在是怎樣?
指名道姓的爆料不宜,
爆料不指名道姓就可以嗎?
這是哪一國邏輯?
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蔡康永算是國內少數的有料主持人之一,
看了這則新聞之後,
印象實在大打折扣。
印象中『康熙來了』並非這類變種型的爆料節目的始作俑者,
是哪個節目我也忘記了,
但是很難忘記的是類似的節目來賓永遠是那幾個人。
身為藝人,
讓人只能記住其爆料的專長以及嘴臉,
真不知道該說是很幸運還是很可悲。
相較於台灣爆料節目的濫觴『馬妞報報』的直接,
這一類要說不說的爆料節目讓人看了歸覽趴火。
已經不是隔靴搔癢的讓人生氣了,
主持人與來賓之間唱作俱佳的互動,
讓人感覺比隔牛仔褲打手槍還要更難受。
講的這我想到以前一個朋友跟我說過,
打死他都不肯花錢去酒店當冤大頭,
真的很想宣洩又誤想找五姑娘的的話,
他會直接去嫖妓。
因為去酒店除非你肯花大錢,
不然整個晚上只能換來一個字,
那就是『硬!』
這種愛講不講的節目,
跟我那位朋友講的故事很像,
整集看完只能換來一個字,
那就是『癢!』
騷你癢也就算了,
最讓人生氣的是來賓們跟主持人把觀眾當盤子在耍,
講出讓人很好奇的事件之後,
還會要求來賓把事件主角寫在紙上,
只有主持人能看。
然後彼此一副心照不宣的樣子,
不然就是其他想搶話搶鏡頭的來賓在一旁瞎起鬨。
擺出媒婆的嘴臉說出類似:「你不知道喔?他一直都是這樣啊。」、
「她喔?可是出了名的喔…」的話。
這種感覺如果要用剛剛朋友那個買春論來比喻形容,
就好像你去買春,
卻只有妓女跟老鴇玩的很開心,
大家都玩開了,
卻只有您老人家一個人在旁邊乾瞪眼。
簡單說就是花錢找罪受,還要被當成冤大頭。
明明只是下午茶時光說長道短的八卦內容,
竟然可以拿來做節目,
更厲害的是,
完全沒有營養的資訊還可以搞得像是宮廷秘方一樣稀奇神秘,
講得一副只有『你們圈內人』才可以知道的樣子。
那這樣幹麻還要在電視上說?
節目也太好做了!
不過話說回來,
如果可以不用花龐大製作費,
不需要絞盡腦汁想內容,
隨便找幾個人來講一些可能子虛烏有的故事,
就能吸引觀眾的目光,
那幹麻要花時間力氣去企劃製作呢?
只有不爭氣的觀眾,
才會造就出粗製濫造的節目,
才會拱出那些不學無術、空口說白話的明星藝人。
我記得以前有一個小學老師教過我們,
:在一個公眾的場合,兩個人私下交頭接耳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。
以前我並不是很明白為什麼不可以這樣?
我只是想問旁邊的人有沒有帶衛生紙,
因為我想大便啊?
這有必要跟大家說嗎?
想大便當然是特殊必要的不得已狀況,
臨時月事來潮需要跟旁人調衛生棉都是同樣的緊急狀況,
自然不是在這個範圍之內。
講的是那種明明一群人一起再聊同一個話題,
就是會有兩個人切切附耳私語的狀況,
尤其是私密交談之後還看著某人大笑的那種,
最讓人受不了。
說起來這的確算不上是什麼了不起的罪過,
但就是讓人不舒服。
如果你並沒有存心想讓人不舒服,
卻造成別人的不適,
那麼就是不周到,
跟沒禮貌幾乎可以算是同一件事。
把某人故意排除在外的行為是非常惡劣的。
而剛剛提到的節目就是在這樣搞。
NCC你們有閒工夫不要去管人家瑤瑤殺多大?
乳溝要露多深多低?
真的想做點事的話趕緊去關切一下這種節目吧!
保育團體說:『沒有交易,就沒有屠殺』。
身為電視迷的我,
也要在此大聲疾呼:『沒有縱容忍受,就沒有收視』
大家一起來唾棄這種濫節目吧!
製作單位要加油,
觀眾也要。